Write For Us

賭城小書店 蝕本8年抗河蟹

E-Commerce Solutions SEO Solutions Marketing Solutions
119 Views
Published
蘋果動新聞:


「邊度有書」2003年開業,回想當初受台灣誠品啟發,開樓上書店,老闆吳子嬰(Anson)坦言:「其實那時完全是很任性,嘗試將我們喜歡的書引入這個地方,澳門沒有類似書店。」熙來攘往的議事亭前地,從此多了一間寧靜的樓上小書店和音樂影碟鋪。

「我會覺得他瘋了,但多得這個瘋人,造福我們這些人。」插畫家志偉是「邊度有書」的粉絲,經常與老友鬼鬼的老闆和朋友在書店談藝術,談社會。「可能你平時上課接觸不到的文藝資訊,不只是書,希望它變成一個情報站。」Anson除了搜羅各地的文藝書籍、獨立音樂,還會不時搞藝術分享會。例如近期舉辦的「我們總是讀西西」,以朗讀形式,配以九位藝術家的圖像設計和聲音影像作分享;以及邀請「我們都是李旺陽」的小組成員,分享藝術介入社會行動(art activism)的起源與過程,反思民間社會與藝術結合的種種可能。

談及本土作品,Anson表示澳門人的閱讀習慣,以港台書籍和資訊為主,反而對本地書興趣不大。澳門沒有一家獨立出版社,本地書籍不但市場小,更沒有完善的出版宣傳配套。Anson表示,本地作家通常親自上門,請求書店擺放自己的作品。「基本上,澳門書我們都會讓他放,因為可選擇的平台實在太少。」在產業單一,出版社和資源由政府主導的情況下,這個傻老闆會幫助一些作家自資出版及推廣,當中亦不乏具批判性的內容。

Anson認為澳門作品要談及敏感議題比香港的困難得多,「資源集中在政府,不多不少都會(自我審查)。社會性、政治性的作品其實是很少。」Anson有感近年本土意識開始建立,而書店慶幸成為重要的本地作品發佈平台。

開業十年,現時Anson在台灣當唱片代理,勉強維持書店的開支,對於「邊度」的未來,他覺得很有挑戰:「很幸運還能生存。我不知道影響有多大,書店可以跟社會上很多事情串連,變成一個有意思的平台,這才是書店的意義所在。」今年五月,Anson在社交網站呼籲大家不要光顧去遊行,「我們提早關門,某程度你來都沒有用,年輕一輩他們這樣做,我們當然拍手支持,我覺得這件事其實對澳門影響相當深遠。」
Category
Hiburan - Entertainmen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