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總會吃年糕應節,屬於客家人的傳統年糕「圓籠茶粿」,卻瀕臨失傳。西貢鹽田仔客家人新生代陳家傑,眼見家傳美食瀕危,決意回歸荒島苦學6年,做出原味隱世的圓籠茶粿。明天大年初三,他更按照傳統,免費與鄉親及港人分享。
記者:林社炳
陳家傑說,客家文化有逾200年歷史,父輩早在他出生前已遷離鹽田仔。他多年前參觀客家文物,看見蒸製圓籠茶粿的竹籮,很想嘗試蒸製這種幾近失傳的客家年糕。他幾經努力才找到山貨店的師傅,替他編織了10個圓籠茶粿蒸籠。
農曆新年前,傑仔母子和幾位義工,回到鹽田仔荒廢幾十年的祖屋,在曬場拿來幾個大盆子,倒入糯米粉和粘米粉,按比例開水、加糖,合力調校攪拌成粉漿。傑仔在蒸籠鋪上一層雞皮紙,細心把糭葉逐一鋪滿蒸籠,拿起穿麻袋的粗針,穿針引繩把糭葉與蒸籠連結穩固。
陳家祖屋廚房的大鐵鑊和爐灶尚算完好。義工蹲在灶前,把拾來的枯木乾柴,生火燒熱鐵鑊備用。傑仔則在鐵鑊加上木架,放置蒸籠。傑媽負責把調好的粉漿,逐一順序攪拌,傳遞給傑仔等人合力把粉漿倒進蒸籠。傑仔說,水份量拿揑不準,蒸粿的粉漿膨脹會瀉入鍋裏。
蘋果日報:
即 like 蘋果fb:
iPhone App :
Android App:
記者:林社炳
陳家傑說,客家文化有逾200年歷史,父輩早在他出生前已遷離鹽田仔。他多年前參觀客家文物,看見蒸製圓籠茶粿的竹籮,很想嘗試蒸製這種幾近失傳的客家年糕。他幾經努力才找到山貨店的師傅,替他編織了10個圓籠茶粿蒸籠。
農曆新年前,傑仔母子和幾位義工,回到鹽田仔荒廢幾十年的祖屋,在曬場拿來幾個大盆子,倒入糯米粉和粘米粉,按比例開水、加糖,合力調校攪拌成粉漿。傑仔在蒸籠鋪上一層雞皮紙,細心把糭葉逐一鋪滿蒸籠,拿起穿麻袋的粗針,穿針引繩把糭葉與蒸籠連結穩固。
陳家祖屋廚房的大鐵鑊和爐灶尚算完好。義工蹲在灶前,把拾來的枯木乾柴,生火燒熱鐵鑊備用。傑仔則在鐵鑊加上木架,放置蒸籠。傑媽負責把調好的粉漿,逐一順序攪拌,傳遞給傑仔等人合力把粉漿倒進蒸籠。傑仔說,水份量拿揑不準,蒸粿的粉漿膨脹會瀉入鍋裏。
蘋果日報:
即 like 蘋果fb:
iPhone App :
Android App:
- Category
- Hiburan - Entertainment
Sign in or sign up to post comments.
Be the first to comment